扩大赣州市老年健康领域人口红利的路径探索——幼转老、医养结合
摘要:赣州市人口结构正经历着青幼年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人口比重上升的变化,人口抚养比在目前已达63.5%,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然而从广义上的人口红利理解,有针对性地投资于人,充分发掘特定人群规模优势,仍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以幼转老、医养结合的方式扩大赣州市老年健康领域人口红利,分析了赣州市近年幼儿园、养老行业与医疗机构结合、老年人需求的现状。旨在扩大赣州市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人口红利,老年人口,经济发展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较大的人口基数,人口红利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过去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降低,受养育的青幼年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且进入劳动年龄(16-59岁)的人口不断增加,形成了低抚养比和高劳动力供给两种现象。据推算,1980年代至2000年,人口红利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5%-26.8%[1]。然而,我国在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2012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转折性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增加导致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赣州市人口基本情况
根据赣州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2010年至2023年,赣州市户籍人口在总体上呈缓慢增长趋势,市常住人口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市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836.84万增加至2023年的898.92万,但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和比重逐渐上升。基于第七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3]的对比,可发现与2010年相比:2020年赣州市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51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5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0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6个百分点。此外,赣州市2023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4],从年龄结构看,0-15岁的人口为193.76万人,占总人口的21.55%;16-59岁的人口为549.42万人,占61.12%;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5.74万人,占17.3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2.57万人,占12.52%。与2022年末相比,0-15岁人口减少9.78万人,占比下降1.09个百分点;16-59岁人口增加2.24万人,占比提高0.2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7.65万人,占比提高0.85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4.11万人,占比提高0.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赣州市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自然增长率于2023年出现负增长。总体上,赣州市青幼年人口占比持续下降和老年人口逐渐占比增加,青幼年抚养比下降与老人抚养比上升,人口抚养比在2023年已达63.5%,这意味着赣州市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退,对全市的社会保障与公共卫生提出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赣州市的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相吻合,青幼年人口占比持续下降和老年人口日益增加,人口抚养比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然而从广义上来看,在任何人口结构下,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投资于人,充分挖掘特定人群的超大规模优势,均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创造有利的经济增长条件。可见,挖掘广义人口红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5]。基于此,本文提出以幼转老,医养结合扩大赣州市老年健康领域人口红利。
幼转老——新供给侧经济增长点
面对持续减少的幼儿和不断增多的老人,将停办的幼儿园或其一部分改造为养老院,促成幼转老、老幼共育是充分挖掘老年人群的大规模优势,从供给侧促进经济增长。据初步统计,2023年,赣州市共有1539所幼儿园,其中包含托育一体化幼儿园。相比于2021年全市3000余所幼儿园,该数量在逐渐减少,倒闭数量较多。且停办闲置的幼儿园与养老院在硬件设施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如都要求安全舒适的环境、便捷的卫生设施、营养可口的餐食、贴心的照顾等。此外相比于赣州市现有的大多数养老院,幼儿园的场地更为宽阔。同时,幼儿园教师拥有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经过专业培训后,大部分能够胜任养老护理工作,进一步降低了转型成本。因此,通过适当改造和升级,将幼儿园转变为符合老年人生活需求的空间,能够实现资源再利用,快速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养老资源紧张的问题。目前,在浙江金华、深圳、太原、济南等多地已有“幼转老”“老幼共托”的实践[6]。
当前,赣州市共有304 家养老机构,其中包含71 家民营机构,233家公办机构;共有 3634 家养老服务站点,大多数为公办服务站点。我市公办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站点数量远远多于民营数量,反映了我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困境。而停办闲置的幼儿园提供的场地及条件与养老院的办院场地及要求有相似之处,能减少改造成本,这一优点可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提高养老行业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此外,幼转老可为失业的幼儿教师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医养结合——银发经济与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7]提到要落实健康和养老问题的工作部署,作为社会保障重要内容的老年健康服务,需要以增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来推动;涉及老年人群的健康产业,则是银发经济与大健康产业的交集,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8]。
当前,赣州市养老行业存在医养分离,有养无医、人才资源不足、设施配置不齐全等问题。不仅是赣州市,我国养老院的老人对多样医疗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缺乏融合,导致医养分离,有养无医一直是传统养老行业的痛点[9]。许多老年人反映因为疾病行动不便甚至失能,到医院治疗的陪护成本较高。此外,我市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具备专业素养和执照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该情况在县级地区更为严重。设施资源方面,经调查部分养老院的救护设备配套齐全,防滑扶手和地砖缺失。
基于此,促进“医养结合”结合是有针对性地投资于老年人口,从需求侧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条件。其中“医”是由医疗机构提供包括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服务、疾病诊治服务、精神心理服务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则包括生活照护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例如,浙江省慈溪市[10]已有医疗机构与养老院分别结对建立“康养驿站”,满足养老机构老人的医疗需求。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医院分别组建由擅长老年病诊治的全科医生、精防医生、中医专家和优秀护士组成的医护专家团队,定期到“康养驿站”巡诊,开展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营养指导、中医体质辨识、临终关怀等医疗保健服务。同时,依托医共体,“康养驿站”还开通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可以优先为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门急诊和住院治疗服务。这不失为破解传统养老行业痛点的有效路径,并且能促进银发经济与健康产业融合,涉老健康产业也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创造出的人口红利或改革红利,直接表现为产出和收入的增长[11]。
小结
幼转老和医养结合已在其他城市有示例,将闲置资源激活,快速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养老院内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得到更多满足,这是养老行业与健康行业的有益探索。但是,探索过程中也面临挑战,如幼儿园场所如何改造升级为适合老年人的硬件设备、保育员和幼教从业人员如何学习老年人护理专业技能和专业养老服务、如何照顾失能老人在养老和医疗服务上的特殊需求、收费标准如何制定等。然而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老年人口仍然能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克中,陈祎,鲁元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动力研究——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的分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19(04)
[2] 赣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赣州统计年鉴[EB/OL]. https://www.ganzhou.gov.cn/zfxxgk/c116025/202312/01bbbc47309a47e3a4b3ba010013c05a.shtml
[4] 南康区人民政府. 2023年赣州市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EB/OL]. http://www.nkjx.gov.cn/nkqrmzf/c105208/202403/efe66148a4b540e38d2c079cdac6e31c.shtml.
[5] 金牛.发展银发经济是进行经济适老化改革[J].人口与经济,2024,(06):19-25.
[6] 韩宗峰.“幼转老”也是一种创新[N].新华日报,2024-08-14(003).DOI:10.28872/n.cnki.nxhrb.2024.00425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报[EB/OL]. (2024-03-12).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39153.htm.
[8] 李志宏.以产业政策创新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J].人口与经济,2024,(06):11-15+24-25.
[9] 顾佳裕,陆方.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政策文本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4,41(11):21-24.
[10] 胡珊.医疗服务送到养老院床边慈溪“康养驿站”打造医养结合新模式[J].宁波通讯,2021,(04):27-29.
[11]穆光宗.银发经济的发展机遇与方向[J].人民论坛,2024,(13):12-16.
来源:赣州市汉文化研究会会员刘显成